查看原文
其他

发现太原南丨​凤池浸润西温庄——

太原张玉虎 小店通 2022-04-04


       Hi, 温泉镇

        凤池浸润西温庄




西温庄村隶属于小店区西温庄乡,是西温庄乡政府的所在地。


西温庄位于晋中盆地北端小店区政府东4公里处,西临汾河,东望太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地方,很早即有人类居住,建村历史非常悠久。原来村子各处建有大大小小十多座庙,在村里分布着二十二眼水井,各个角落里还有大小几十个碓臼。在村子东南隅的路上,有一个叫作南关口的地名,路两旁还有东客栈、西客栈和南饭铺等遗址。从南关口进村到了靳家街的街口上,还有一幢“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石碑。这一切,都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这个村子在过去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01START温泉镇


据村里耆老们世代相沿的口述历史所传,西温庄过去曾叫作温泉镇和千文镇,曾经来过一些大人物,经历过一些大事件:


古时候,西温庄这里因有一眼号为凤池的温泉,与汾河西岸龙山脚下的被称为龙泉的难老泉遥相呼应,是晋阳地区之所以屡出天子的文脉所系。凤池内的温泉水冬夏长温,清冽润滑,人在里面沐浴后,会感觉到神清气爽,飘飘欲仙,逸兴遄飞,茅塞顿开,办什么事情都十分顺畅。因此成为各个朝代达官贵人们经常逗留的地方,很早便成为汾河东岸的一个十分繁华的集市,被称作温泉镇。





曾有人质疑西温庄村温泉镇传说的真实性,理由是没有见诸文字的史料以佐证。经笔者求教有关专家和查阅有关史志文献,发现太原地区能记载乡村情况的文字资料,最早的太原县志是明朝的嘉靖县志,该县志成书于嘉靖辛亥(1551)年,距今只有451年。而且该志成书时,由于当时的交通、勘测和印刷条件的限制,对基层村庄的变迁情况基本没有记载。再加上当时的县城在河西的晋源,编写县志的高汝行等文人都是汾河西岸的人,对远在汾河东岸的各个村庄的情况了解不多,所附地图中村庄的位置都很不精确,更谈不上记载民间的口述历史情况了。


志书没有记载村庄的历史变迁情况,并不等于村庄的历史就不存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早期的部分就是以传说的形式存在,而后被考古研究所证实的。我们西温庄温泉镇的传说,虽然没有见诸文字的史料记载,但千百年来民间百姓的口述历史,绝非空穴来风,它一定是有相应的历史事实做支撑的。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西温庄村北兴修水利工程三级高灌站,在挖好二站的缓冲池后,发现池底部有一股涓涓细流,长年不断,冬天也不结冰,人们很是奇怪。有老年人说,这是不是把当年的凤池温泉给挖出来了?年轻人听了还很不以为然。到了2007年,水利部门在西温庄村传说的凤池部位,打出了一眼水温在53度的热水井,就证实了西温庄这地方曾经存在温泉的可能性,也证实温泉镇这段历史的真实性。


START历史的痕迹02


下面,笔者就把从村里老人们口里听来的关于温泉镇的传说进行归纳整理,介绍一下西温庄村名的来历。


据传说,隋朝以前西温庄这里的温泉就被人们发现并开发利用了。当年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命其次子杨广任晋王。杨广到了晋阳后,理政之余,对凤池之水十分青睐,经常到凤池泡温泉。据说也就是沾了凤池之水的灵气,使杨广能越兄灭父,登基大统,成为隋朝的第二任皇帝隋炀帝。


杨广登基后,封李渊为晋阳守备。李渊生有四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吉,四子李元霸,其他三子喜好骑射,经常到塞外围猎。独次子李世民喜欢深入寻访民情,了解百姓疾苦,积累理政经验。每当行走的累了,或者遇到什么困惑之事时,他就就凤池去洗浴,每当洗浴后,总有新的感悟和思路。由于和当地的百姓交流较多,李世民被称为太原公子。后来进入唐朝后,他只所以能在玄武门之变中一举成功,据说也是沾了凤池给他的智慧和勇气。


民间还有更为神奇的传说,说是武则天也在凤池中洗过凝脂,沐过秀发。以上的这些,只是纯粹的民间传说,以本人之学识,无法与见诸文字的史料进行比照和联想。我们只能姑妄听之。





到了宋朝时,关于温泉镇的民间传说,就有了些着落了。

宋太祖和宋太宗两位皇帝经过19年“下河东”的艰苦征程,最终在公元979年平灭了北汉政权后。由于赵光义也知道晋阳地区龙泉和凤池盈育帝王的传说,焚毁了位于汾河西岸的晋阳城,填埋了位于汾河东岸的凤池。


荡平晋阳后,把原来的晋阳改称为平晋县,把县治从河西移到河东,要在离凤池不远的地方,兴建一个县城来镇压晋阳地区的王气。这个地方,就在如今小店区的南畔和北畔、城西和马练营四个村的中间(参考:发现太原南 | 湮没的“平晋城”,美丽的“虹霓府”)。在一片荒地上要兴建一座县城,需要多少砖瓦木料,需要多少牲畜车辆,需要多少工匠民伕,又需要多少官员来监造呀。这么多的人匹马伕,一要吃喝拉撒,二要起居住行,三要休闲娱乐,这些人往哪里安顿呢,离工地五里的温泉镇就成了首选之地,于是,温泉镇就成了当时工地的“指挥部”。


还需要提起的就是,宋王朝设立平晋县后,由于县城还在施工中,没有现成的办公场所,平晋县衙就在县址东南方向的榆次县内。从榆次到平晋县城的施工工地,温泉镇是必经之路,当时县里的知县、县丞、主簿等官员从榆次到工地察看之前,必先到温泉镇的“指挥部”内了解了解情况,打打尖。这就又给汾河东岸的温泉镇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就是在建设平晋县的过程中,温泉镇成了晋阳汾东的一个建材转运地,商品集散地和人员聚集地。也就是因为建设平晋城往来人员的踩踏,形成了一条从榆次经温泉镇到平晋城,再往北到当时的唐明镇现在的太原市的官道。


那个时候温泉镇的规模,远比现在西温庄村的规模要大,想像中应是把现在西温庄和东温庄两个村子连起来的样子(参考:发现太原南丨西温庄乡有个东温庄——)。以此推断,宋代以前,西温庄这个地方是叫作温泉镇是其合理性的。




03START凤池浸润西温庄


公元1126年靖康之难后,宋朝丢失了半壁江山,太原先是归金国统治,后来就进入了元朝。元朝时,温泉镇住进了一位千户长。千户长是个什么样的官呢?元代实行的是军户制度,千户长为世袭军职,元朝军政一体,千户长在地方上权利相当大。但是千户长必须有朝廷颁发的封文才算合法。在温泉镇驻扎的这位千户长,不知姓什么,但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就宣扬自己是有朝廷封文的千户长,于是人们就称其为“文千户”。后来,人们就误认为他是一个姓文的千户。我们知道,元朝的异族统治者对汉人的统治十分严苛和残暴,这个有封文的千户长驻进温泉镇之后,为了显示他的权威性,就下令把温泉镇改名为“千文镇”。


明朝初期的洪武四年(1371年)。太原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下得西面汾河满溢,洪水出岸,东面涧河滔滔,一泻而下,把太原府的南门外的平川灌成了一片汪洋,平晋城和千文镇都被淹没于水底。平晋城和千文镇里的人们或来不及逃脱葬身鱼腹,或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洪水退去后,平晋城彻底废弃,被埋在淤泥之下,后来又在汾河西岸晋阳古城的遗址上建起了太原县城,就是近年恢复的明太原县城(参考:最新进展实拍:明太原县城与植物园~)。而千文镇幸存的百姓们则回到原处,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时间再从水灌平晋城往回返上二十多年。话说明太祖朱元璋未发迹前,名字叫个朱重八,家境十分贫寒,为活命到凤阳皇觉寺当和尚。为僧期间,曾奉师命到五台山游方。在路过平晋县地面时,有一天因饥寒交迫,昏倒在路上。是千文镇的一户姓靳的人家把他救醒并让他吃了一顿热饭。云游僧朱重八吃饱后临走时说,“窘困时赏我一餐饭,发迹后赏你一条街”。当时姓靳的人家只为救人行好,并没有太在意这个小和尚的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朝堂上看到看到平晋城遭洪水淹没的奏折后,突然想起了这段滴水之恩,他马上下令拟旨,拨公帑让当地官员帮靳姓人家在千文镇的废墟上建起了一条整齐的大街,就是西温庄现在的靳家街。





还在街口处立了“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石碑一幢,村里的一些上年纪的人都见过此石碑。重建后的家园,没有恢复温泉镇或千文镇的旧名,人们就取温泉的温字,称为温庄。这就是嘉靖县志的地图上所标的“温庄”。后来,靳姓人家在明朝皇室的庇护下生意越做越大,地亩越来越多,人丁越来越旺,成了附近有名的大户,成了大明王朝的忠诚子民。为了后代子孙日益昌盛,靳家在温庄村的周围建起了堡墙,还在各个方位建起了许多庙宇,使温庄村又恢复了温泉镇时代的生气。


明朝末年,闯王李自城从陕西米脂起义,东渡黄河,翻越吕梁山,要从太行山的井陉口向北京进发,没想到在路过汾河东岸的温庄村时遇到了明朝忠实子民靳氏家族的顽强抵抗。靳氏族人在闯王队伍要路过的路上布满了耙铁钉,摆上了梨花阵,使队伍无法前进,还用牛角土炮狂轰滥炸。惹得闯王大怒,调动全部力量中,将温庄村团团围住,猛烈攻打。攻下温庄村后,闯王的部队血洗靳家街,士兵们在靳家街上见姓靳的人就杀,村里现在仅存的一脉靳姓族人,据说还是他们的祖先躲在一个笸箩底下才逃过一劫的。经过这一次洗劫,温庄村人口锐减。留下的人中,有一部分余悸未消,便搬到村子东面二里的一个庄子上谋生。于是温庄村就一分为二,旧村称作西温庄,搬出去的人所建的村子叫作了东温庄。


清军入关后,直至民国,再到解放,西温庄和东温庄的格局一直没有发生变化,直到如今。


这便是西温庄村的历史演化脉络及得名之缘由。如此说来,西温庄村的建村历史,就以明洪武四年洪水过后复建温庄算,也有600多年了;如果往前推到兴建平晋城的公元979年的话,那就1000多年了。


END


相关阅读:

发现太原南丨当年西温庄公社的农民篮球队

发现太原南丨西温庄路等11条道路新命名(变更起止点)——

明清之际的太原南,看看有没有你们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